除了压差和产水量,以下 5 类关键指标 也能有效判断保安过滤器滤芯是否堵塞,涵盖压力变化特征、滤芯物理状态、系统运行参数及污染物监测等维度:
一、进出口压力变化特征
1. 进口压力持续升高
原理:滤芯堵塞时,液体通过阻力增大,为维持流量,进口侧压力会代偿性升高。
判断标准:
若进口压力较初始值升高 20%~30%(如从 0.3MPa 升至 0.4MPa),且出口压力无显著变化,表明滤芯阻力增大。
应用场景:恒流量系统(如离心泵定频运行)中,进口压力升高是堵塞的核心信号。
2. 出口压力骤降
滤芯完全或严重堵塞时,出口压力可能突然下降至接近零压(如从 0.25MPa 骤降至 0.05MPa),此时系统接近断流。
二、滤芯物理状态与污染物负载
1. 滤芯重量变化
操作方法:
停机拆卸滤芯,用电子秤称重,对比新滤芯重量。
堵塞特征:若重量增加 15%~20% 以上(如 PP 滤芯从 0.5kg 增至 0.6kg),表明截留杂质过多。
注意:适用于可重复清洗的滤芯(如金属烧结滤芯),一次性滤芯可通过重量预估使用寿命。
2. 滤芯透光性检查
适用类型:透明外壳过滤器或透明材质滤芯(如透明 PP 熔喷滤芯)。
判断方法:
正常状态:光线透过滤芯时均匀无遮挡。
堵塞状态:内部杂质堆积导致透光率下降,呈现浑浊或阴影区域。
3. 反冲洗出水浊度(针对可反洗滤芯)
对于活性炭滤芯或金属滤芯,反冲洗时若出水浊度持续高于 5NTU(正常应<1NTU),表明孔隙被污染物填满,无法通过反洗恢复过滤性能。
三、系统运行参数异常
1. 水泵频率或电流升高
恒压系统特征:
在变频水泵供水系统中,为维持出口压力恒定,滤芯堵塞会迫使水泵提高频率(如从 35Hz 升至 45Hz)或电流增大(如从 10A 升至 15A)。
判断逻辑:频率 / 电流升高幅度超过 10%~15% 且无其他设备故障时,滤芯堵塞可能性大。
2. 下游设备运行参数恶化
反渗透(RO)系统:
保安过滤器失效会导致 RO 膜进水 SDI 值升高(>5)、浓水流量下降>20%,或脱盐率下降>5%。
超滤(UF)系统:
跨膜压差(TMP)异常升高(如每天增加>0.01MPa),可能因保安过滤器滤芯泄漏导致大颗粒杂质进入 UF 膜。
四、污染物穿透检测
1. 过滤后水质浊度升高
检测方法:
用浊度仪对比过滤前后水质,若过滤后浊度较正常值升高 0.5NTU 以上(如从 0.2NTU 升至 0.8NTU),表明滤芯孔隙被击穿或堵塞导致水流短路。
典型场景:饮用水处理中,浊度超标直接反映滤芯失效。
2. 颗粒计数器数据异常
在精密过滤场景(如电子级纯水)中,若过滤后液体中 ≥5μm 颗粒数 较正常值增加 10 倍以上,表明滤芯已无法截留目标粒径杂质,可能因堵塞导致纤维脱落或结构破损。
五、运行时间与负载累积
1. 累计运行时间超限
预防性更换指标:
对于水质稳定的场景,可根据经验设定滤芯更换周期(如 PP 滤芯每 3~6 个月、活性炭滤芯每 6~12 个月)。
若实际运行时间超过设计寿命的 1.5 倍(如设计寿命 3 个月,使用超 4.5 个月),即使未达压差阈值,也建议更换。
2. 进水污染物负荷计算
公式参考:
滤芯容污量(g)= 进水悬浮物浓度(SS, mg/L)× 处理水量(m³)÷ 1000
当累计容污量接近滤芯理论容污量(如 PP 滤芯理论容污量 10~20g / 支)时,需强制更换。
举例:进水 SS=50mg/L,单支滤芯处理 1000m³ 水后,容污量 = 50×1000÷1000=50g,远超理论值,必须更换。
特殊场景补充
高温介质过滤(如工业锅炉水):
若滤芯材质因高温老化(如 PP 滤芯软化),可能未堵塞但已破损,需定期拆解检查纤维完整性。
高黏度液体过滤(如糖浆、油墨):
产水量下降可能由黏度变化引起,需结合压差和滤芯表面黏性物质堆积情况综合判断。
通过上述多维指标交叉验证,可更精准地识别滤芯堵塞状态,兼顾安全性与经济性,避免过度更换或延迟更换导致的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