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砂过滤器是水预处理中最基础且应用广泛的设备,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石英砂滤料的孔隙筛分、拦截吸附及沉淀作用,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分离出来,最终实现水质澄清。
石英砂过滤器是水预处理中最基础且应用广泛的设备,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石英砂滤料的孔隙筛分、拦截吸附及沉淀作用,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等杂质分离出来,最终实现水质澄清。具体原理可拆解为以下四个关键过程,且各过程相互配合,形成 “多层级净化” 效果:
一、核心过滤机制:以 “筛分截留” 为基础,多层级拦截杂质
石英砂滤料是由天然石英矿石破碎、筛分而成的颗粒(粒径通常 0.5-2mm,根据需求调整),其表面相对光滑但颗粒间存在大量孔隙,过滤时水流从滤料层上方穿流而过,杂质被孔隙 “卡住” 或 “阻挡”,这是最主要的过滤方式 ——筛分截留。
粗层截留(上层滤料):
过滤器中石英砂通常按 “上粗下细” 的梯度填充(顶部粒径稍大,底部稍小),上层滤料孔隙较大,优先拦截水中的大颗粒杂质(如泥沙、纤维、藻类等直径≥10μm 的颗粒),避免大颗粒直接堵塞下层细滤料的孔隙。
细层截留(下层滤料):
下层滤料粒径小、孔隙细密,可拦截漏过上层级的细小悬浮物(如胶体颗粒、微小泥沙,直径 2-10μm)。这种 “梯度填充” 设计,能让滤料层整体的 “纳污空间” 最大化 —— 如果滤料粒径均一,大颗粒会快速堵塞表层孔隙,导致水流阻力骤增,过滤周期缩短 50% 以上。
二、辅助净化作用:吸附与沉淀,捕捉微小杂质
除了筛分,石英砂还通过 “吸附” 和 “沉淀” 作用处理更细小的杂质(如胶体、微生物),这也是其区别于单纯 “滤网过滤” 的关键:
表面吸附:
石英砂颗粒表面带有微弱的电荷(通常为负电荷),而水中的胶体杂质(如黏土颗粒、有机物胶体)大多带负电荷,虽存在排斥力,但当胶体颗粒与石英砂距离极近时(水流速度放缓时),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会让胶体被吸附在滤料表面。此外,石英砂表面的微小凹坑也会 “卡住” 部分微米级杂质。
接触凝聚沉淀:
当原水经过预处理(如加药混凝)后,水中的细小胶体已形成 “微絮体”(直径 1-5μm),这些微絮体在流经石英砂层时,会与滤料颗粒碰撞,逐渐聚集形成更大的絮体,最终因重力沉降在滤料孔隙中被截留。这种 “滤料表面作为沉淀载体” 的作用,能进一步降低出水浊度(可从原水的 5-10NTU 降至 1NTU 以下)。
三、过滤效果的保障:水流状态与滤料再生
石英砂过滤器的稳定运行,还依赖于 “合理的水流状态” 和 “滤料再生(反冲洗)”:
水流状态的影响:
过滤时水流需保持 “低速穿流”(通常滤速 8-12m/h),若流速过快,杂质会被水流 “冲过” 滤料孔隙,无法有效截留;流速过慢则效率低下。石英砂的颗粒均匀性(粒径偏差≤10%)和填充高度(通常 1.2-1.5m),能保证水流在滤层中分布均匀,避免局部 “短路”(部分水流未经过充分过滤就流出)。
反冲洗再生:
当滤料截留杂质达到饱和(表现为出水浊度上升、过滤阻力增大),需通过 “反冲洗” 恢复滤料性能 —— 反冲洗水从过滤器底部注入,以较高流速(15-20m/h)冲击滤料层,使滤料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将截留的杂质冲刷出来。石英砂的化学稳定性(耐酸碱)和机械强度(不易破碎),保证了反冲洗后滤料可重复使用(正常使用寿命 3-5 年)。
四、总结:石英砂过滤器的核心优势
石英砂过滤器通过 “筛分截留(主)+ 吸附沉淀(辅)+ 梯度填充(结构优化)+ 反冲洗再生(可持续) ” 的组合机制,实现了对水中悬浮物、胶体的高效去除。其优势在于:
能适应原水浊度波动(5-30NTU 均可处理);
出水浊度稳定(通常≤1NTU),可满足后续反渗透、超滤等精密设备的进水要求;
成本低、维护简单(滤料易获取,反冲洗操作便捷)。
正是这些特点,使其成为水处理预处理中 “性价比极高” 的基础设备,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净化、工业用水预处理、泳池水过滤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