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艾特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底流口和溢流口的直径大小对旋流除砂器的运行功耗有什么影响?

底流口和溢流口的直径大小对旋流除砂器的运行功耗有什么影响?
2025.05.24
|
浏览次数:2
|
作者:窦艳华

底流口和溢流口的直径大小会通过改变旋流除砂器内的流体流动阻力、压力损失及能量分布,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功耗(通常以流体通过旋流器的压力降或泵的能耗来衡量)。

底流口和溢流口的直径大小对旋流除砂器的运行功耗有什么影响呢?

底流口和溢流口的直径大小会通过改变旋流除砂器内的流体流动阻力、压力损失及能量分布,直接影响设备的运行功耗(通常以流体通过旋流器的压力降或泵的能耗来衡量)。以下是具体影响机制及分析:
一、底流口直径对运行功耗的影响
1. 直径过小的情况
流动阻力增大:底流口截面积减小,流体通过时流速显著增加,导致局部水头损失(如湍流摩擦、涡流损耗)急剧上升。根据流体力学公式,压力损失与流速平方成正比,因此小直径底流口会显著提高旋流器进出口的压差(ΔP),增加上游泵的做功需求。
能量耗散加剧:
高速流体通过狭小底流口时,砂粒与器壁、砂粒之间的碰撞摩擦加剧,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比例增加,进一步提升功耗。
若底流口堵塞,流体被迫从溢流口排出,可能导致旋流器内压力骤升,泵需克服更高背压,功耗异常升高。
典型数据:当底流口直径从 20mm 减小至 10mm 时,压力降可能从 50kPa 增至 150kPa,对应泵功耗增加约 3 倍(假设流量不变)。
2. 直径过大的情况
流动阻力减小:底流口截面积增大,流体排出顺畅,流速降低,局部水头损失减小,压差 ΔP 降低,泵功耗随之下降。
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底流口过大时,离心力作用减弱,部分未充分分离的细颗粒随底流排出,导致分离效率下降。为达到相同除砂效果,可能需增加旋流器数量或提高入口流速(即增大泵功率),间接增加整体功耗。
底流含液量增加,后续处理(如底流液回收)的能耗可能上升(如输送、沉降所需动力)。
典型数据:底流口直径从 10mm 增大至 20mm 时,压力降可从 150kPa 降至 50kPa,但分离效率可能下降 10%~15%,需通过提高泵流量补偿,总功耗可能仅降低 5%~8%。

旋流除砂器3
二、溢流口直径对运行功耗的影响
1. 直径过小的情况
溢流排出受阻:溢流口截面积减小,流体通过时流速增加,导致溢流口处的摩擦阻力和涡流损耗显著增大,压差 ΔP 升高。
旋流场能量集中:
溢流口过流能力不足时,入口流体被迫在旋流器内高速旋转更长时间,流体内部剪切作用增强,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比例增加,功耗上升。
可能引发 “气芯压缩” 现象(空气柱直径减小),旋流器中心区域压力升高,进一步增大流体旋转的能量消耗。
典型数据:溢流口直径从 40mm 减小至 20mm 时,压力降可能从 80kPa 增至 200kPa,泵功耗增加约 2.5 倍(流量不变时)。
2. 直径过大的情况
溢流流速降低:溢流口截面积增大,流速下降,摩擦阻力减小,压差 ΔP 降低,泵功耗随之降低。
分离效率与能耗的权衡:
溢流口过大可能导致细颗粒分离不彻底,溢流含砂量增加。若下游工艺对流体清洁度有严格要求(如注入水需过滤至 < 5μm),可能需增加后续过滤设备的负荷,整体能耗未必降低。
旋流器内 “零轴速面” 上移,流体旋转路径缩短,离心分离的有效能量利用率下降,可能需要更高的入口动能(即泵功率)来维持分离效果。
典型数据:溢流口直径从 20mm 增大至 40mm 时,压力降从 200kPa 降至 80kPa,但为维持相同分离效率,入口流速可能需提高 20%,泵功耗仅降低约 12%。

旋流除砂器1
三、底流口与溢流口匹配对功耗的影响
两者的直径比例直接影响旋流器内的流量分配和压力平衡,不合理的匹配会导致功耗异常升高:
1. 底流口过小 + 溢流口过大
流量分配失衡:大部分流体从溢流口排出(如溢流占比 > 90%),底流排出量极少,砂粒堆积在锥段底部,形成 “砂塞”,导致局部阻力激增,压差 ΔP 可能比正常工况高 50% 以上。
能量浪费机制:
砂粒堆积阻碍流体旋转,旋流场紊乱,无效湍流损耗增加。
为冲散砂塞,需持续提高泵压,形成 “高功耗 - 低效率” 恶性循环。
2. 底流口过大 + 溢流口过小
溢流背压升高:溢流排出受阻,旋流器内压力整体升高,泵需克服更高的系统背压,功耗显著增加(可能比设计值高 30%~50%)。
气芯不稳定:高压环境下空气柱易发生振荡或坍塌,旋流场能量分布不均,部分区域流速异常升高,加剧能量耗散。
3. 最佳匹配范围
实验表明,当 底流口直径 / 溢流口直径 = 0.2~0.5 时,旋流器内的压力分布相对均衡,功耗较低。例如:
溢流口直径 30mm,底流口直径 6~15mm 时,压差 ΔP 波动范围较小,泵功耗稳定在设计值的 ±10% 以内。
超出此范围时,即使单个流口尺寸合理,也可能因流量分配失衡导致功耗上升。
四、工程优化策略与案例
1. 根据功耗 - 效率平衡选择尺寸
低功耗优先场景(如大流量预处理):
采用较大底流口和溢流口(如比例 0.3),牺牲部分分离效率以降低泵功耗。
案例:某油田采出液处理站,将旋流器底流口从 12mm 增至 16mm,溢流口从 40mm 增至 50mm,压力降从 120kPa 降至 70kPa,泵功耗降低 28%,虽溢流含砂量从 8mg/L 升至 12mg/L,但后续沉降罐负荷未显著增加,综合能耗优化效果显著。
高效率优先场景(如精细过滤):
采用较小底流口和溢流口(如比例 0.2),接受较高功耗以保证分离精度。
案例:海上平台注水系统,旋流器底流口 8mm、溢流口 40mm(比例 0.2),压力降 180kPa,泵功耗较高,但溢流含砂量稳定 < 3mg/L,满足注水标准,避免了下游精密滤器频繁堵塞导致的额外能耗。
2. 动态调节与节能技术
可调式流口设计:
安装电动调节阀控制底流口开度,实时监测压差 ΔP:
当 ΔP 超过设定阈值(如 150kPa)时,自动开大底流口,降低阻力;
当 ΔP 低于阈值(如 80kPa)时,适当关小底流口,提升分离效率。
效果:某页岩气田应用可调底流口旋流器后,平均功耗降低 15%,堵塞频率减少 80%。
多级旋流节能组合:
一级旋流器用大尺寸流口(低功耗)处理粗颗粒,二级用小尺寸流口(高效率)处理细颗粒,总功耗比单级小尺寸旋流器降低 20%~30%。
案例:辽河油田某联合站采用两级旋流除砂,一级底流口 20mm / 溢流口 60mm,二级底流口 8mm / 溢流口 30mm,总压力降 210kPa,比单级小尺寸旋流器(压力降 280kPa)节能 25%。
五、总结
底流口和溢流口的直径大小通过改变流体阻力、流量分配和旋流场能量分布,对旋流除砂器的运行功耗产生显著影响:小直径流口:提高分离效率,但增加流动阻力和功耗,易引发堵塞风险;
大直径流口:降低功耗,但可能牺牲分离效率,增加后续处理负荷;
关键原则:需根据工艺目标(效率优先或功耗优先)优化两者匹配,优先通过实验或仿真确定 “功耗 - 效率平衡点”,并结合动态调节技术实现节能运行。实际应用中,建议采用 压力降监测 + 分离效率在线检测 的闭环控制策略,实时调整流口尺寸或运行参数,在满足除砂要求的前提下最小化能耗。

 

艾特环保向您推荐底流口和溢流口的直径大小对旋流除砂器的运行功耗有什么影响?。您还可以了解关于行业新闻的全部艾特新闻资讯内容或查看相关的环保过滤产品环保过滤产品工程案例艾特视频展厅
多级滤油机

精度: 5um

过滤介质: 液压油

加油站航空煤油分离器

压力: 0.3mpa

流量: 200m³

航空煤油聚结器

精度: 5um

口径: DN200

电厂大流量滤芯

压力: 0.3mpa

过滤介质:

艾特环保客服热线
400-0371-802
艾特环保技术咨询
13027758277
运营地址
郑州市二七区航海东路与连云路交叉路口正商航海广场B座2601室
厂区地址
河南省新乡市高新区过滤产业园B1
抖音二维码
百家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五星云站
版权所有:河南艾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豫ICP备20009945号-1 网站地图 | 隐私声明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