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砂过滤器的日常检查需围绕设备运行状态、滤料性能、管路阀门及安全隐患等展开,具体内容如下:
一、运行参数检查
进出口压力监测
记录过滤器进水压力和出水压力,计算压力差(正常压差通常≤0.05-0.1MPa)。若压差超过设定值(如≥0.15MPa),说明滤料堵塞严重,需及时反冲洗。
观察压力波动:若压力突然升高或骤降,可能是进水流量过大、管路堵塞或阀门故障,需立即排查。
流量与流速检查
核对出水流量是否符合设计值(如标注的“m³/h”),流速过高会导致过滤效果下降,过低可能因水流停滞滋生微生物。
多单元过滤器需检查各单元流量是否均匀,避免单组负荷过高。
出水水质检查
定期检测出水浊度(正常应≤1-5NTU,具体依工艺要求),若浊度超标,可能是滤料失效、滤层乱层或反冲洗不彻底,需停机检查。
观察出水是否有明显杂质、异色或异味,若出现则可能是滤料破损、密封圈泄漏或滤层穿透。
二、设备本体及滤料检查
滤罐外观检查
检查滤罐本体有无腐蚀、变形、渗漏(尤其是法兰连接、排污口、人孔密封处),若有锈迹或渗漏,需及时修补或更换密封件。
查看罐体支撑结构是否稳固,避免因振动导致管路松动。
滤料状态检查
定期打开人孔(或通过观察窗)检查滤料:
滤料是否平整,有无“沟流”(局部水流短路)或“板结”(滤料结块,多因反冲洗不足或水中有机物过多)。
滤料是否损耗或污染:石英砂若出现明显破碎、发黑(微生物污染)或混入大量杂质,需补充或更换滤料。
检查滤料层厚度是否符合设计(通常滤层高度为罐体直径的1-1.5倍),不足时及时添加。
三、管路与阀门检查
管路连接检查
检查进出水管、反冲洗管、排污管有无破损、变形或堵塞,管路支架是否牢固,避免因振动导致接口松动。
观察管路有无结垢(尤其是金属管路),结垢会影响流量,需定期清理。
阀门运行状态检查
手动阀门:检查开关是否灵活,有无卡滞或渗漏,手柄/手轮是否完好,关闭时需确认密封严密(无滴漏)。
自动阀门(如电磁阀、气动阀):
检查阀门动作是否与控制系统同步(如反冲洗时进水阀关闭、反冲阀开启),有无延迟或误动作。
查看阀门密封圈是否老化(表现为渗漏),电磁线圈或气动装置是否正常工作(无异常噪音、漏气)。
四、反冲洗系统检查
反冲洗参数确认
检查反冲洗时间、强度(通常反冲洗流速为15-20m/h,时间5-10分钟)是否符合设定值,反冲洗时排水是否通畅。
观察反冲洗排水水质:初期应浑浊,逐渐变清,若始终浑浊或有大量滤料带出,可能是反冲洗强度过大或滤料级配不合理。
反冲洗辅助设备检查
若配备反冲洗水泵,检查水泵运行声音、电流是否正常,有无漏水或过热。
检查反冲洗管路的止回阀、流量计是否正常,避免因设备故障导致反冲洗失效。
五、控制系统与安全检查
自控系统检查(针对自动过滤器)
检查控制面板显示是否正常,参数设置(如反冲洗触发压力、周期)是否准确,有无报警提示(如“压差过高”“阀门故障”)。
测试自动反冲洗功能:手动触发反冲洗程序,观察各步骤(排水、反冲、正洗)是否连贯,时间控制是否精准。
安全附件检查
检查罐体压力表、安全阀是否在校验有效期内,指针是否归零,安全阀起跳压力是否符合设计(通常为工作压力的1.1-1.2倍)。
电气设备(如电机、控制柜)有无受潮、异响或异味,接线端子是否松动,接地是否可靠。
六、环境与清洁检查
设备周围环境需保持干燥、整洁,无积水、杂物堆积,避免腐蚀性气体或粉尘侵蚀设备。
定期清理滤罐表面、管路及阀门的油污、灰尘,反冲洗排污口周围需保持通畅,避免污水回流。
检查周期建议
日常巡检:每班1-2次(重点关注压力、流量、漏水)。
详细检查:每周1次(包括滤料状态、阀门灵活性、水质检测)。
安全附件校验:每年1次(压力表、安全阀送检)。
通过以上检查,可及时发现滤料堵塞、管路泄漏、反冲洗失效等问题,保障浅层砂过滤器的过滤效率,延长设备及滤料使用寿命。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停机处理,避免影响后续水处理系统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