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式过滤器在长期使用中,因介质中的杂质被滤篮截留,容易出现堵塞问题,表现为进出口压差增大、流量下降等。堵塞处理需根据堵塞程度、杂质类型针对性操作。
篮式过滤器在长期使用中,因介质中的杂质被滤篮截留,容易出现堵塞问题,表现为进出口压差增大、流量下降等。堵塞处理需根据堵塞程度、杂质类型针对性操作,以下是常见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常规堵塞(轻微至中度堵塞):停机清洗
当过滤器进出口压差达到预设值(通常 0.05-0.1MPa)或流量明显下降时,先判断为常规杂质堵塞,优先采用清洗方式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停机泄压
关闭过滤器前后的阀门,切断介质流通;打开排污阀,将过滤器内残留介质排空,避免拆卸时介质泄漏。若介质为腐蚀性或有毒物质,需先通过惰性气体置换或中和处理,确保操作安全。
拆卸滤篮
打开过滤器上盖(螺栓连接或快开结构),取出滤篮。注意检查滤篮是否有变形、破损(若有破损需先更换,避免清洗后杂质泄漏)。
针对性清洗(按杂质类型选择)
颗粒状杂质(泥沙、铁锈等):用高压水枪冲洗滤篮表面,水流方向与过滤时介质流向相反(反向冲洗可更高效冲掉截留的杂质);若杂质附着较紧,可先用清水浸泡 10-20 分钟,再冲洗。
粘性杂质(油污、胶质等):先用温水(50-60℃)浸泡滤篮(软化粘性杂质),再用中性洗涤剂(如洗洁精)刷洗,最后用清水冲净残留洗涤剂(尤其食品、医药行业,需确保无化学残留)。
腐蚀性杂质(如盐垢、酸碱结晶):用对应溶剂溶解(如盐垢用稀盐酸,碱结晶用稀醋酸),浸泡时间根据结晶厚度调整(通常 30 分钟至 2 小时),避免长时间浸泡腐蚀滤篮材质(如不锈钢滤篮需控制酸浓度,防止过腐蚀)。
回装与复位
清洗后的滤篮需晾干(或用压缩空气吹干),检查滤网开孔是否通畅(可用手电筒照射,观察是否有未冲净的杂质堵塞小孔);确认无误后将滤篮放回过滤器,密封上盖,关闭排污阀,缓慢开启前后阀门,恢复运行。
二、严重堵塞(滤篮完全堵死或杂质硬化):强制清理 + 辅助处理
若杂质长期未清理,形成硬结(如钙镁水垢、高粘度杂质干涸结块),或纤维类杂质缠绕滤篮,常规清洗无效时,需采用强制清理方式:
机械清理(针对硬结或结块杂质)
用软毛刷(如尼龙刷)或塑料刮刀(避免划伤滤网)轻轻刮除滤篮表面的硬结杂质,不可用金属工具(易损坏滤网孔径,影响过滤精度)。
若杂质坚硬(如严重水垢),可先将滤篮浸泡在专用除垢剂中(如柠檬酸溶液),待杂质软化后再机械清理,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解缠处理(针对纤维类杂质)
若滤篮被纤维、毛发等缠绕(如污水处理场景),需先用剪刀小心剪断缠绕物(避免拉扯导致滤网变形),再用镊子或钩子将缠绕物剥离,最后用高压水冲洗残留纤维。
特殊情况处理
若滤篮因堵塞导致局部变形(如滤网凹陷),轻微变形可小心复位(用工具轻轻顶回原状);严重变形(如滤网撕裂、孔径变形)需直接更换滤篮(不可继续使用,否则杂质会直接泄漏至下游)。
三、预防堵塞:减少频繁处理的关键
堵塞处理的核心是 “预防为主”,通过前期调整降低堵塞概率:
优化滤篮选型
若介质中杂质含量高(如河水、工业废水),选择开孔率更高的滤篮(如条形孔滤篮,流通性优于圆孔),或增大滤篮过滤面积(如选用大规格过滤器),延长堵塞周期。
若杂质为粘性或易结块类型(如润滑油、糖浆),选择表面更光滑的滤篮(如镜面抛光不锈钢滤篮),减少杂质附着。
加强预处理
若原介质中含大量大块杂质(如管道施工后的碎石、铁锈),可在篮式过滤器上游增设粗滤设备(如 Y 型过滤器),先截留大块杂质,减轻篮式过滤器负担。
定期维护
根据介质杂质含量,设定固定清洗周期(如每周一次,或每运行 100 小时一次),避免杂质积累至完全堵塞。
每次维护后记录进出口压差、清洗频率,若堵塞周期突然缩短,需排查上游管道是否有腐蚀、泄漏(可能引入额外杂质)。
总结
篮式过滤器堵塞处理需遵循 “先判断堵塞程度→再针对性清洗或更换→最后优化预防” 的逻辑:轻微堵塞以反向冲洗为主,严重堵塞需机械清理或换滤篮,同时通过选型优化和定期维护减少堵塞频率。操作时需注意安全(尤其是腐蚀性、高温介质),避免因拆卸或清洗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或人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