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冲洗过滤器的工作流程可分为正常过滤和反冲洗排污两个核心阶段,部分设备还包含辅助监测与控制环节,具体流程如下:
一、正常过滤阶段
介质进入:待处理的介质(如水、油、浆液等)通过进口管路进入过滤器壳体,此时反冲洗排污阀处于关闭状态,介质流向滤网内侧。
杂质截留:介质穿过滤网(或滤芯)时,其中的颗粒杂质(如泥沙、金属碎屑)被滤网截留,附着在滤网内表面;净化后的介质通过滤网外侧流向出口,进入后续系统。
状态监测:过滤器进出口安装的压力表实时监测压差,或通过时间控制器、传感器记录运行时长,为反冲洗触发提供依据(当压差达到设定值,或运行时间累计至阈值时,启动反冲洗)。
二、反冲洗排污阶段
触发与切换:达到反冲洗条件后,系统自动(或手动)启动反冲洗程序:关闭过滤器进口阀(部分机型保持进口压力),打开排污阀,使滤网内外形成压力差。
反向冲洗:利用系统余压或外部动力(如冲洗泵),使部分净化后的介质(或清水)反向流经滤网 —— 从滤网外侧流向内侧,将附着在滤网内表面的杂质剥离、冲刷。
杂质排出:被冲刷下的杂质随反冲洗介质通过排污阀排出过滤器,完成滤网清洁。反冲洗时间通常为 10-60 秒,具体根据杂质浓度调整。
恢复过滤:反冲洗结束后,关闭排污阀,打开进口阀(或恢复正常流道),过滤器重新进入正常过滤状态。
三、特殊场景的优化流程
多单元并联设备:采用 “一用一备” 设计时,单台设备反冲洗期间,另一台保持过滤,确保系统连续运行,避免停机。
智能控制流程:通过 PLC 或物联网系统,自动记录过滤周期、反冲洗频次、能耗数据,可根据介质污染度动态调整反冲洗参数(如延长低污染时段的过滤时间),提升效率。
整个流程通过 “过滤 - 监测 - 反冲 - 恢复” 的循环,实现滤网的自清洁,减少人工维护需求,适用于需连续净化介质的工业循环水、污水处理、食品加工等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