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砂过滤器是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预处理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因操作不当、滤料老化或设备磨损等出现故障。以下是常见故障的排查与解决方法:
一、出水水质不达标(浊度升高、悬浮物超标)
可能原因:
滤料层污染严重,截留的悬浮物过多,未及时反洗;
滤料粒径选择不当(过粗导致截留能力不足,过细导致阻力过大);
布水不均匀,局部滤料层失效;
滤料层厚度不足或出现断层、架空(如垫层流失导致石英砂下沉)。
排查与解决:
检查进出水压力差,若超过设定值(通常 0.05-0.1MPa),立即进行反洗,必要时增加反洗频率或延长反洗时间;
取样检测滤料粒径,若不符合设计要求,更换匹配的石英砂(一般选用 0.5-1mm 或 1-2mm 级配滤料);
拆开过滤器检查布水装置(如布水帽、布水管)是否堵塞或破损,清理堵塞物或更换损坏部件;
补充滤料至设计厚度,若垫层流失,重新铺设垫层(如级配砾石),防止滤料架空。
二、过滤阻力过大(进出水压差骤增)
可能原因:
滤料层被油污、胶体或微生物黏泥堵塞;
反洗不彻底,滤料表面残留杂质累积;
进水浊度过高,超出过滤器处理能力;
滤料板结(如长期未反洗或水质硬度过高)。
排查与解决:
加强反洗,可采用 “气水联合反洗”(先气洗松动滤料,再水洗冲排杂质),必要时添加反洗助剂(如柠檬酸)溶解垢体;
检测进水浊度,若超标需增设预处理(如沉淀池),降低进水负荷;
若滤料板结严重,取出滤料进行清洗或更换新滤料,同时优化反洗周期(一般每日 1-2 次)。
三、反洗效果差(反洗后滤料仍污染严重)
可能原因:
反洗水量不足、水压过低,无法冲散滤料层;
反洗时间过短,杂质未完全排出;
反洗装置故障(如反洗水分布不均、排水阀堵塞);
滤料级配混乱(反洗强度过大导致滤料混层)。
排查与解决:
检查反洗泵压力和流量,确保反洗强度符合设计值(一般 8-15L/(m²・s)),必要时更换更大功率的反洗泵;
延长反洗时间至 5-10 分钟(根据污染程度调整),观察反洗排水直至清澈;
清理反洗排水阀杂物,检查反洗布水器是否堵塞,确保反洗水均匀分布;
若滤料混层,停机后重新筛分、铺设滤料,调整反洗强度至合适范围(避免过大)。
四、过滤器漏水
可能原因:
罐体法兰密封垫老化、破损或安装错位;
进出水管路阀门、接头密封不严;
罐体因腐蚀或压力过高出现裂缝(多见于碳钢罐体)。
排查与解决:
拆卸法兰,更换新的密封垫(选用耐水、耐温的橡胶材质),确保安装时均匀拧紧螺栓;
检查阀门填料函和接头密封,重新缠绕生料带或更换密封件;
对碳钢罐体进行防腐处理(如涂刷环氧树脂),若裂缝严重,需更换罐体并控制运行压力在设计范围内(一般≤0.6MPa)。
五、滤料流失
可能原因:
反洗强度过大,导致滤料随反洗水排出;
集水装置损坏(如水帽破裂、缝隙过大),滤料从缝隙漏出;
滤料粒径过小,不符合设计要求。
排查与解决:
降低反洗强度,通过调节反洗阀门控制流量,观察反洗排水是否带砂;
检查集水帽或集水管,更换破损部件,确保缝隙尺寸小于滤料粒径;
更换粒径合格的滤料,必要时增加垫层厚度,增强对滤料的支撑作用。
通过以上排查方法,可快速定位石英砂过滤器的故障原因并针对性解决。日常运行中,建议定期记录进出水压力、浊度等参数,及时维护设备,延长滤料和设备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