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球过滤器的反冲洗是维持其过滤效率的关键环节,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滤料损伤、过滤效果下降甚至设备故障。
纤维球过滤器的反冲洗是维持其过滤效率的关键环节,操作不当可能导致滤料损伤、过滤效果下降甚至设备故障。以下是反冲洗过程中需注意的核心事项:
一、反冲洗前的准备
参数确认
提前检查反冲洗所需的气源压力(一般 0.1-0.15 MPa)、水压(需高于过滤器工作压力 0.05-0.1 MPa)是否稳定,避免因压力波动导致冲洗强度不足或滤料流失。
根据原水污染程度(如浊度、有机物含量)调整反冲洗强度和时间,高污染水质需适当提高参数。
设备检查
检查滤料层上方的挡料网、排水口滤网是否完好,防止反冲洗时纤维球滤料随水流流失。
确认阀门状态(如进水阀、出水阀关闭,反冲洗进水阀、进气阀、排水阀灵活可控),避免串水或漏气。
二、反冲洗过程中的操作控制
阶段切换平稳
从 “排水阶段” 切换至 “气冲阶段” 时,需缓慢开启进气阀,避免气流突然冲击导致滤料剧烈翻动、相互摩擦破损。
气水联合冲洗阶段,需保证气冲和水冲强度的比例协调(通常气:水 = 1.5:1-2:1),防止单方面强度过高导致局部冲洗不均。
滤料状态监测
观察滤料膨胀情况:正常反冲洗时,纤维球滤料层膨胀率应控制在 50%-80%(即滤料层厚度增加原厚度的 50%-80%),膨胀不足说明强度不够,过度膨胀可能导致滤料堆积在设备顶部、冲洗不彻底。
关注排水浊度:若排水长期浑浊(超过 5 NTU),需延长水冲时间或提高水冲强度;若排水突然变清后又浑浊,可能是滤料内部污染物二次释放,需重复气水混冲阶段。
避免 “死角” 残留
对于大型过滤器,需检查布气、布水均匀性,若局部滤料未充分翻动(如边角区域),可能是布气管 / 布水管堵塞,需停机清理。
反冲洗后期的水冲阶段,可短暂关闭排水阀,让过滤器内水位上升至滤料层上方 30-50 cm,再快速排水,利用水流冲击清除残留污染物。
三、特殊污染物的处理
油污或有机物污染
若原水含油(如油田废水、工业含油污水),反冲洗前需先投加少量乳化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或碱液(如 NaOH,pH 调至 9-10),浸泡 30 分钟后再常规反冲洗,避免油污黏结滤料导致板结。
有机物含量高时,可定期(如每月 1 次)在反冲洗中加入次氯酸钠(浓度 50-100 mg/L),利用氧化性分解有机物,防止滤料滋生细菌、产生异味。
高浊度或高硬度水
处理高浊度水(浊度>50 NTU)时,反冲洗后需增加 “正洗” 时间(延长至 5-10 分钟),避免残留悬浮物重新附着在滤料表面。
原水硬度高(如地下水)时,反冲洗后可短暂通入少量稀盐酸(浓度 1%-2%),冲洗 1-2 分钟,防止钙镁沉淀在滤料间隙结垢。
四、反冲洗后的收尾
滤料复位检查
反冲洗结束后,观察滤料层是否平整,若出现局部凹陷或堆积,需通过正洗时的水流缓慢调整,避免过滤时出现短流(未经过滤的水直接流出)。
参数记录与优化
记录本次反冲洗的时长、强度、排水浊度及进出口压差变化,建立运行台账,逐步优化反冲洗周期(如根据压差变化规律调整,避免过度冲洗浪费水资源)。
设备维护
反冲洗后关闭所有阀门,检查管道连接处是否渗漏,尤其注意进气阀、反冲洗阀的密封性能,防止下次过滤时出现压力损失。
五、长期运行注意事项
纤维球滤料使用 1 年以上时,若反冲洗效果持续下降(如多次冲洗后出水浊度仍超标),需检查滤料是否老化(纤维断裂、弹性下降),必要时更换 20%-30% 的滤料,维持整体过滤性能。
冬季低温环境下,反冲洗水温若低于 5℃,需适当提高水冲强度(增加 20%-30%),因低温会增加水的黏度,降低冲刷能力。
通过严格控制上述环节,可确保反冲洗既能彻底清除污染物,又能保护滤料和设备,延长纤维球过滤器的使用寿命,稳定保障出水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