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艾特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自清洗过滤器的自动清洁机制

自清洗过滤器的自动清洁机制
2025.09.12
|
浏览次数:0
|
作者:窦艳华

自清洗过滤器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 “无需停机、无人干预” 的自动清洁机制,该机制通过针对性设计的清洁组件,精准解决不同水质中杂质的附着、堆积问题,实现 “过滤 - 清洁 - 排污” 的闭环循环。根据滤元类型、杂质特性(如黏性、粒径、浓度)的差异,主流自动清洁机制可分为吸吮式、刷式、刮刀式三大类,各类机制在技术原理、核心组件、适用场景上均有明确区分。

自清洗过滤器的自动清洁机制

自清洗过滤器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 “无需停机、无人干预” 的自动清洁机制,该机制通过针对性设计的清洁组件,精准解决不同水质中杂质的附着、堆积问题,实现 “过滤 - 清洁 - 排污” 的闭环循环。根据滤元类型、杂质特性(如黏性、粒径、浓度)的差异,主流自动清洁机制可分为吸吮式、刷式、刮刀式三大类,各类机制在技术原理、核心组件、适用场景上均有明确区分,以下展开详细说明:
一、吸吮式清洁机制:精准负压冲洗,适配细小悬浮物过滤
吸吮式是目前工业循环水、市政供水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清洁方式,核心逻辑是通过 “负压抽吸” 靶向清除滤元表面的细小杂质,避免杂质堵塞滤网孔隙,同时最大限度减少清洁过程中的水量损耗。
1. 技术原理:“旋转扫描 + 负压吸附” 双动作协同
吸吮式清洁机制的触发条件通常为 “进出口压差达标”(如压差升至 0.08-0.12MPa)或 “定时周期到”(如 8 小时 / 次)。触发后,设备进入清洁模式:
第一步,分流稳压:主进水阀保持开启,确保过滤主流程不中断;同时,排污阀小幅度开启,在清洁组件区域形成局部低压环境。
第二步,旋转扫描:由步进电机驱动的 “吸吮扫描器”(一组呈圆周分布的吸管)沿滤元内壁匀速旋转(转速通常为 5-10 转 / 分钟),吸管末端的吸嘴(孔径与滤网孔径匹配,多为 3-10μm)紧贴滤元内侧表面,实现对滤元的全面覆盖,无清洁死角。
第三步,负压抽吸:吸嘴与滤元内侧接触时,因排污阀开启形成的压差(滤元外侧为原水正压,内侧为吸嘴负压),将滤元外侧堆积的细小杂质(如泥沙颗粒、藻类孢子、微小纤维)从滤网孔隙中 “吸出”,杂质随少量原水(即 “排污水”)进入吸管内部。
第四步,集中排污:吸管收集的杂质与排污水汇总至排污腔,最终通过排污阀快速排出(单次排污时间约 10-20 秒),待进出口压差恢复至初始值(0.02-0.03MPa),清洁结束,设备自动回归正常过滤模式。
2. 核心组件与技术要点
吸吮扫描器:吸管材质多为 304/316 不锈钢,确保耐锈蚀;吸嘴需经过精密打磨,保证与滤元表面的贴合度(间隙≤0.1mm),避免负压泄漏导致清洁失效。
滤元适配:仅适用于不锈钢楔形滤网、金属编织滤网等刚性滤元(孔径 5-50μm),这类滤元表面平整、抗压性强,能承受吸嘴的贴合压力而不变形。
压差控制:依赖高精度压差传感器(精度 ±0.005MPa)实时监测,避免因压差误判导致清洁频繁或滞后 —— 频繁清洁会增加水耗,滞后则可能导致滤网堵塞、出水流量下降。
3. 适配场景
适合处理低浓度细小悬浮物水质,如市政自来水(含少量泥沙、藻类)、工业循环冷却水(含管道锈蚀颗粒、微生物黏泥)、电子行业纯水预处理(含微小胶体)等,尤其适配对 “连续供水”“低水耗” 要求高的场景。

自清洗过滤器2
二、刷式清洁机制:物理摩擦剥离,专攻黏性杂质清除
当原水中含有黏性杂质(如藻类分泌物、有机胶体、油污)时,这类杂质易在滤元表面形成 “黏性滤饼层”,普通吸吮式难以将其彻底剥离,此时需采用 “刷式清洁机制”,通过物理摩擦将黏性杂质从滤元表面刮离。
1. 技术原理:“旋转毛刷 + 辅助刮板” 双重清洁
刷式清洁的核心是 “机械摩擦”,清洁流程与吸吮式类似,但动作逻辑更侧重 “剥离” 而非 “抽吸”:
清洁启动后,电机带动 “毛刷组件”(由尼龙刷丝、金属刷架组成)沿滤元表面高速旋转(转速可达 30-50 转 / 分钟),刷丝深入滤元的孔隙中,通过物理摩擦将附着的黏性杂质 “刷离”,打破滤饼层的附着力。
同时,毛刷组件旁的 “辅助刮板”(软质橡胶材质)同步刮擦滤元表面,将毛刷剥离的杂质碎块汇集至滤元底部的 “排污腔”,避免杂质重新附着在滤元上。
最后,排污阀开启(开启时间约 15-30 秒),利用主水流的冲击力将排污腔内的杂质排出,清洁过程中主水流始终保持畅通,无断水风险。
2. 核心组件与技术要点
毛刷材质:刷丝需选用高弹性、耐磨损的尼龙材质(如尼龙 66),硬度适中(邵氏硬度 50-60D)—— 过硬易刮伤滤元表面,过软则无法剥离黏性杂质;部分场景(如含油水质)会采用耐油橡胶刷丝,提升兼容性。
滤元适配:主要适配高分子膜滤元(如 PP 膜、PVDF 膜)、光滑金属滤网,这类滤元表面光滑,杂质易被毛刷剥离,且膜材质韧性强,能承受毛刷的摩擦而不破损。
防二次污染设计:毛刷组件与滤元之间需预留 1-2mm 的间隙,避免毛刷长期摩擦导致滤元纤维脱落,混入过滤水中造成二次污染;同时,排污腔需做倾斜设计(倾斜角度 15°-20°),确保杂质无残留。
3. 适配场景
适合处理含黏性杂质的水质,如景观湖水(含大量藻类及分泌物)、农业灌溉水(含有机胶体、植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水(含油脂、淀粉黏性杂质)、印染废水(含染料胶体)等,尤其适配杂质易 “黏连” 的开放水体过滤场景。

多柱式自清洗过滤器1
三、刮刀式清洁机制:强力机械刮除,应对高浓度粗杂质
当原水杂质浓度高(如杂质浓度≥500mg/L)、杂质粒径大(如 100-200μm),且含大量块状杂质(如泥沙团、纤维束、矿石碎屑)时,吸吮式、刷式清洁易出现 “清洁不彻底”“组件堵塞” 问题,此时需采用 “刮刀式清洁机制”,通过强力机械刮除实现高效清洁。
1. 技术原理:“旋转刮刀 + 螺旋推进” 协同排杂
刮刀式清洁的核心是 “强力刮除 + 主动排杂”,清洁过程更侧重 “处理大块杂质” 和 “抗堵塞”:
清洁启动后,减速电机带动 “金属刮刀”(材质为 304 不锈钢,刀刃呈圆弧状)沿滤元内壁缓慢旋转(转速 2-5 转 / 分钟),刮刀刀刃紧贴滤元表面,通过机械压力将大块杂质、厚重滤饼层从滤元上 “刮离”,尤其针对坚硬的泥沙团、纤维束,刮除效果显著。
滤元底部设有 “螺旋推进器”,与刮刀同步旋转,将刮刀刮离的杂质块 “推送” 至排污口(避免杂质在底部堆积堵塞),推送过程中,螺旋结构还能对杂质进行初步挤压脱水,减少排污水量。
排污阀采用大口径设计(通常为 DN50-DN80),确保大块杂质顺利排出,单次清洁时间约 20-40 秒,清洁后滤元表面恢复光滑,过滤阻力快速下降。
2. 核心组件与技术要点
刮刀设计:刀刃需经过 “钝化处理”,避免锋利刀刃划伤滤元(滤元多为厚壁不锈钢滤网,厚度≥1mm);同时,刮刀与滤元的贴合压力可调节(通过弹簧组件控制压力在 0.5-1.0MPa),确保刮除彻底且不损伤滤元。
滤元适配:仅适用于大孔径厚壁不锈钢滤网(孔径 50-200μm,壁厚 1-2mm),这类滤元抗压、抗刮性能强,能承受刮刀的机械作用力,且大孔径设计不易被大块杂质堵塞。
抗堵塞保护:设备内置 “扭矩传感器”,当刮刀遇到难以刮除的坚硬杂质(如小石子)时,扭矩超过预设值(如 5N・m),电机自动反转,避免刮刀或电机损坏,具备 “自我保护” 功能。
3. 适配场景
适合处理高浓度粗杂质水质,如矿山废水(含矿石碎屑、泥沙团)、河道取水(含大量悬浮物、枯枝落叶)、建筑废水(含砂石颗粒)、钢铁厂循环水(含氧化铁皮)等,尤其适配杂质浓度波动大、易造成滤元堵塞的工业废水预处理场景。

自清洗过滤器1
总结:三类清洁机制的核心差异与选型逻辑
不同自动清洁机制的设计,本质是 “杂质特性与清洁方式” 的匹配,其核心差异可概括为:
吸吮式:主打 “精准、低耗”,适配细小组分、低浓度杂质,核心解决 “滤网孔隙堵塞” 问题;
刷式:主打 “黏性剥离”,适配黏性杂质、中等浓度场景,核心解决 “滤饼层黏连” 问题;
刮刀式:主打 “强力抗堵”,适配粗大块状、高浓度杂质,核心解决 “滤元表面厚重堆积” 问题。
在实际选型中,需先分析原水的杂质粒径、浓度、黏性,再匹配对应的清洁机制 —— 例如市政供水选吸吮式,景观水处理选刷式,矿山废水处理选刮刀式,才能最大化发挥自清洗过滤器的自动化优势,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艾特环保向您推荐自清洗过滤器的自动清洁机制。您还可以了解关于行业新闻的全部艾特新闻资讯内容或查看相关的环保过滤产品环保过滤产品工程案例艾特视频展厅
艾特环保客服热线
400-0371-802
艾特环保技术咨询
13027758277
运营地址
郑州市二七区航海东路与连云路交叉路口正商航海广场B座2601室
厂区地址
河南省新乡市高新区过滤产业园B1
抖音二维码
百家号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五星云站
版权所有:河南艾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豫ICP备20009945号-1 网站地图 | 隐私声明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