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球过滤器的反冲洗是恢复滤料净化能力的核心环节,其设计围绕 “高效剥离杂质、避免滤料损伤、快速恢复滤层结构” 展开,通常分为反洗准备、气洗扰动、水洗剥离、漂洗收尾四个阶段,各阶段衔接紧密且参数精准控制,具体流程如下:首先是反洗准备阶段,核心是切断过滤水流并排空滤层上部积水。当过滤器运行至设定周期(或进出口压差达到 0.05-0.1MPa,提示滤料截留杂质饱和),系统会自动关闭进水阀和出水阀,停止原水过滤;同时打开排气阀和排水阀,将滤层上方的清水区积水缓慢排空 —— 此举可避免后续反洗时积水冲击滤层,防止滤料无序移位。排空过程中需控制流速,一般保持排水时间 5-10 分钟,待滤层上方水位降至滤料层表面 10-15cm 时,关闭排水阀,准备进入气洗阶段。 接着是气洗扰动阶段,通过压缩空气冲击滤料,打破杂质与纤维丝的吸附结合。该阶段需先打开进气阀,将 0.2-0.3MPa 的压缩空气从过滤器底部的布气装置(多为多孔管或曝气盘)均匀通入滤层;压缩空气以 10-15L/(m²・s) 的气速向上穿透纤维球滤层,柔性的纤维丝会在气流作用下...
纤维球过滤器的反冲洗是恢复滤料净化能力的核心环节,其设计围绕 “高效剥离杂质、避免滤料损伤、快速恢复滤层结构” 展开,通常分为反洗准备、气洗扰动、水洗剥离、漂洗收尾四个阶段,各阶段衔接紧密且参数精准控制,具体流程如下:
首先是反洗准备阶段,核心是切断过滤水流并排空滤层上部积水。当过滤器运行至设定周期(或进出口压差达到 0.05-0.1MPa,提示滤料截留杂质饱和),系统会自动关闭进水阀和出水阀,停止原水过滤;同时打开排气阀和排水阀,将滤层上方的清水区积水缓慢排空 —— 此举可避免后续反洗时积水冲击滤层,防止滤料无序移位。排空过程中需控制流速,一般保持排水时间 5-10 分钟,待滤层上方水位降至滤料层表面 10-15cm 时,关闭排水阀,准备进入气洗阶段。

接着是气洗扰动阶段,通过压缩空气冲击滤料,打破杂质与纤维丝的吸附结合。该阶段需先打开进气阀,将 0.2-0.3MPa 的压缩空气从过滤器底部的布气装置(多为多孔管或曝气盘)均匀通入滤层;压缩空气以 10-15L/(m²・s) 的气速向上穿透纤维球滤层,柔性的纤维丝会在气流作用下剧烈摆动、翻滚,原本缠绕在纤维丝上的悬浮物、胶体颗粒,以及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油污、有机物等杂质,会因气流的机械扰动脱离纤维丝表面,形成 “杂质 - 气泡” 混合体。气洗时间通常控制在 3-5 分钟,需确保气流分布均匀 —— 若局部气流过弱,杂质难以剥离;过强则可能导致纤维丝打结,影响后续滤层恢复。
随后进入水洗剥离阶段,利用高压水流将气洗松动的杂质彻底排出。气洗结束后,保持进气阀微开(维持微弱气流防止杂质重新附着),同时打开反洗进水阀,将符合要求的反洗水(多为过滤器自身净化后的产水,浊度≤1NTU)从底部布水装置通入。反洗水的流速需精准控制在 8-12m/h,水流向上冲击滤层时,纤维球会进一步舒展、悬浮,水流携带的动能会将气洗松动的杂质冲刷成絮状或颗粒状,随水流向上流动;当水流到达滤层顶部时,打开上部排水阀,含杂质的反洗废水会通过排水阀排出,此时可观察排水浊度变化 —— 初期排水浊度可达数十 NTU,随着水洗进行逐渐降低,待排水浊度降至 5NTU 以下时,关闭进气阀,进入纯水洗阶段,持续 2-3 分钟,确保滤层内残留杂质彻底排出。

最后是漂洗收尾阶段,目的是平整滤层并排出残留废水。纯水洗结束后,降低反洗水流速至 4-6m/h,保持 1-2 分钟的 “慢洗”,让纤维球在缓流中自然沉降、重新堆叠成均匀致密的滤层,避免滤层出现局部凹陷或凸起(若滤层不均匀,后续过滤时易形成 “短路流”,降低净化精度);随后关闭反洗进水阀,打开排水阀,将滤层上部残留的反洗废水排空;排空后关闭排水阀,打开排气阀通入少量压缩空气,排出滤层内残留的气泡(气泡会占据滤料缝隙,影响过滤时的水流分布)。至此,整个反冲洗过程结束,过滤器关闭排气阀,重新打开进水阀和出水阀,恢复正常过滤运行。
需注意的是,反冲洗的参数需根据滤料填充量、原水浊度等调整:例如处理高浊度废水时,需适当延长气洗和水洗时间,或提高反洗水速;而对于改性纤维球(如用于除油的疏水纤维球),气洗阶段可适当提高气压,增强对油污的剥离效果。整个过程无需人工干预,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即可完成,且因纤维球滤料的柔性特质,反冲洗后滤料无磨损、结构可完全恢复,确保后续过滤精度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