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砂过滤器核心通过 “物理截留 + 滤层吸附” 的复合作用实现水质净化,依托石英砂滤料的多孔结构与分层排布,让水流经滤料层时逐步去除杂质,具体流程可分为过滤阶段和反洗再生阶段,两个阶段协同保障设备持续稳定运行:一、核心:过滤阶段(水质净化的关键过程)过滤阶段遵循 “自上而下、分层截留” 的逻辑,利用不同粒径石英砂的梯度排布,实现对杂质的高效拦截,具体步骤如下:进水布水:待过滤的原水(如市政水、工业废水预处理水)通过设备顶部的 “布水器”(多为多孔管或滤帽结构)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水流冲击滤料层导致滤料偏移,确保水流匀速渗透滤层。分层截留杂质:滤料层按 “上层粗砂、下层细砂” 的梯度装填(通常上层粒径 1.0-2.0mm,下层 0.5-1.0mm):上层粗砂先截留水中较大颗粒杂质(如泥沙、铁锈、纤维),减少下层细砂的过滤负荷;中层滤料拦截中等粒径的胶体、悬浮物;下层细砂通过微小孔隙(滤料颗粒间缝隙约 0.1-0.5mm),截留微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同时利用滤料表面的微弱吸附力,吸附部分有机物或...
石英砂过滤器核心通过 “物理截留 + 滤层吸附” 的复合作用实现水质净化,依托石英砂滤料的多孔结构与分层排布,让水流经滤料层时逐步去除杂质,具体流程可分为过滤阶段和反洗再生阶段,两个阶段协同保障设备持续稳定运行:
一、核心:过滤阶段(水质净化的关键过程)
过滤阶段遵循 “自上而下、分层截留” 的逻辑,利用不同粒径石英砂的梯度排布,实现对杂质的高效拦截,具体步骤如下:
进水布水:待过滤的原水(如市政水、工业废水预处理水)通过设备顶部的 “布水器”(多为多孔管或滤帽结构)均匀分布,避免局部水流冲击滤料层导致滤料偏移,确保水流匀速渗透滤层。
分层截留杂质:滤料层按 “上层粗砂、下层细砂” 的梯度装填(通常上层粒径 1.0-2.0mm,下层 0.5-1.0mm):
上层粗砂先截留水中较大颗粒杂质(如泥沙、铁锈、纤维),减少下层细砂的过滤负荷;
中层滤料拦截中等粒径的胶体、悬浮物;
下层细砂通过微小孔隙(滤料颗粒间缝隙约 0.1-0.5mm),截留微小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同时利用滤料表面的微弱吸附力,吸附部分有机物或色素。
清水收集:经多层滤料过滤后的洁净水,通过设备底部的 “集水器”(与布水器结构类似)汇集,再从出水口排出,进入后续处理环节(如反渗透、用水点),此时出水浊度通常可从原水的 10-20NTU 降至 5NTU 以下。

二、保障:反洗再生阶段(恢复滤料过滤能力)
随着过滤持续进行,滤料层截留的杂质会逐渐堆积,导致滤层孔隙堵塞、进出口压差升高(通常压差超过 0.05MPa 时),过滤效率下降,此时需通过 “反洗” 恢复滤料活性,具体原理如下:
反向进水松动滤料:关闭原水进水阀和清水出水阀,开启反洗进水阀和排污阀,让洁净水(通常为过滤器自身产水或外部清水)从设备底部反向注入,水流向上冲击滤料层,使原本压实的石英砂颗粒松动、悬浮,打破滤料与杂质的黏附。
杂质随水排出:反洗水流的冲击作用下,滤料层内截留的泥沙、悬浮物等杂质被剥离,随反洗水从顶部排污口排出;若设备配备 “空气擦洗” 功能,可先通入压缩空气(压力 0.1-0.15MPa),利用气泡扰动增强杂质剥离效果,再进行水反洗,提升清洁效率。
正洗复位:反洗结束后(通常持续 5-10 分钟,直至排污水清澈),关闭反洗阀,开启原水进水阀和正洗排污阀,让水流再次正向流经滤料层,将残留的微小杂质冲洗排出,同时使滤料重新分层排布(恢复 “上粗下细” 的梯度结构),随后关闭正洗阀,开启清水出水阀,设备恢复正常过滤状态。
简言之,石英砂过滤器通过 “正向过滤截留杂质、反向反洗清理杂质” 的循环,实现对水质的持续净化,其原理核心是利用石英砂的物理特性,在低成本、易操作的前提下,完成对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的高效去除,为后续深度水处理提供合格进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