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石英砂过滤器的反洗周期需根据系统运行状态、水质变化及过滤器性能综合确定,核心目标是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避免过度反洗造成水资源浪费或反洗不及时导致滤料堵塞。
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石英砂过滤器的反洗周期需根据系统运行状态、水质变化及过滤器性能综合确定,核心目标是在保证过滤效果的同时,避免过度反洗造成水资源浪费或反洗不及时导致滤料堵塞。具体确定方式如下:
1. 依据进出口压差(最常用指标)
石英砂过滤器运行时,随着滤料截留杂质增多,滤层阻力逐渐增大,进出口压差会随之上升。
通常当压差达到 0.05~0.1MPa(具体数值需结合系统设计和滤料特性调整)时,需启动反洗。
若压差低于此范围反洗,会因滤料未充分截留杂质而造成水资源和能源浪费;
若压差过高仍不反洗,可能导致滤料板结、水流短路,甚至影响后续循环水系统(如换热器堵塞)。
2. 结合运行时间(辅助参考)
在系统水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设定固定的反洗时间周期作为补充,例如 8~24 小时反洗一次(具体需根据循环水的污染程度调整)。
若循环水浊度较高(如含较多悬浮物、藻类等),需缩短周期(如 8~12 小时);
若水质较清洁(如经过预处理的循环水),可延长至 12~24 小时。
需注意:时间周期需与压差指标配合使用,避免单纯按时间反洗导致 “该洗不洗” 或 “过度反洗”。
3. 根据出水水质监测结果
定期检测过滤器出水的浊度、悬浮物含量等指标:
当出水浊度超过系统要求(一般工业循环水要求出水浊度≤5NTU),或悬浮物含量明显上升时,即使压差未达到设定值,也需及时反洗。
例如:若循环水用于冷却系统,出水浊度过高可能导致换热器表面结垢、腐蚀加剧,此时需优先以水质达标为原则调整反洗周期。
4. 考虑系统工况波动
工业循环水系统的工况可能因生产负荷、补水水质、药剂投加等因素波动,需灵活调整反洗周期:
如雨季补水浊度升高、生产过程中泄漏物进入循环水系统,会导致过滤器截留杂质增多,需缩短反洗周期;
若系统投加了絮凝剂、杀生剂等,可能改变水中杂质特性(如絮凝体增多),需根据实际过滤阻力变化动态调整。
5. 通过试运行确定基准周期
新系统或滤料更换后,需通过试运行记录关键数据(如初始压差、出水浊度随时间的变化),逐步摸索适合本系统的反洗周期。
例如:连续监测 3~7 天,记录压差达到设定值的时间、出水浊度超标的时间,取两者中的较短值作为初始周期,再根据长期运行效果优化。
总结
石英砂过滤器的反洗周期需以 “进出口压差为主,运行时间、出水水质为辅”,并结合系统实际工况动态调整。实际操作中,建议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时监测压差和出水水质,实现反洗的智能化触发,既保证过滤效率,又降低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