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纤维球过滤器反冲洗效果是否达标,需结合滤料状态、出水水质、运行参数等多维度综合评估,核心目标是确保滤料恢复良好的过滤性能,且无残留杂质影响后续运行。
判断纤维球过滤器反冲洗效果是否达标,需结合滤料状态、出水水质、运行参数等多维度综合评估,核心目标是确保滤料恢复良好的过滤性能,且无残留杂质影响后续运行。具体判断依据如下:
一、直观观察指标
反冲洗排水清澈度
反冲洗结束前,观察排污口排出的水应清澈透明,无明显悬浮物、油花、絮状物或异色(如工业废水处理中无原水的颜色残留),与反冲洗进水(通常为清水或处理后水)的浊度接近。若排水仍浑浊,说明杂质未彻底冲洗干净,需延长冲洗时间或提高冲洗强度。
滤料状态
反冲洗结束、滤料自然沉降后,观察滤层:
纤维球应蓬松舒展,无板结、结块现象,颜色恢复至滤料本身的色泽(如全新滤料为白色 / 淡黄色,使用后洁净状态下应无大面积发黑、发黏)。
滤层表面无明显杂质堆积,若存在局部泥饼或油膜,说明冲洗不彻底(可能是布气 / 布水不均匀导致)。
二、运行参数监测
出水水质达标
反冲洗后恢复过滤运行,初期出水(前 5-10 分钟)需排放,待稳定后检测:
浊度:应≤1-3NTU(具体根据行业要求,如饮用水处理需≤1NTU,工业循环水≤5NTU)。
悬浮物(SS):≤5mg/L(多数场景),无肉眼可见颗粒。
特殊指标:如处理含油废水时,出水含油量需≤5mg/L(或符合工艺要求);印染废水需无色度残留等。
若出水指标稳定达到设计标准,说明反冲洗效果合格。
水头损失恢复正常
反冲洗后,过滤器启动运行时的初始水头损失(即滤层干净状态下的水流阻力)应接近新滤料投用时的基准值(通常为 0.02-0.03MPa)。若初始水头损失明显高于基准值(如超过 0.05MPa),说明滤料中仍残留杂质,导致阻力过大,反冲洗不彻底。
三、长期运行验证
过滤周期稳定性
若反冲洗效果良好,过滤器的运行周期(两次反冲洗间隔)应与正常工况下的设计周期一致。例如:原本设计周期为 24 小时,反冲洗后若仅运行 10 小时就因水头损失过大需再次冲洗,说明前次反冲洗未达标。
滤料损耗与污染程度
若反冲洗后滤料出现明显破碎、纤维化严重(失去弹性),可能是冲洗强度过高或周期过长导致,但也侧面反映前次冲洗不及时造成滤料负荷过大。
长期运行中,若滤料频繁出现异味、黏连(如微生物滋生),可能是反冲洗未彻底清除有机物残留,需优化冲洗时间或增加消毒步骤(如定期加氯冲洗)。
总结
反冲洗效果达标的核心标志是:反冲洗排水清澈,滤料蓬松无残留杂质,恢复运行后出水水质达标且水头损失稳定,过滤周期符合设计预期。实际操作中,需结合实时监测数据(如浊度仪、压力传感器)和定期人工检查(如取样观察滤料),持续优化反冲洗参数,确保过滤器长期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