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袋式过滤器时,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来确保所选设备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以下是具体需要考虑的因素:
过滤需求相关因素
过滤精度:这是选择滤袋的关键指标,需根据待过滤液体中杂质的粒径大小来确定。常见的过滤精度范围在 1 - 300μm 之间,例如在电子工业超纯水预处理中,可能需要 1μm 甚至更低精度的滤袋来去除微小颗粒;而在一些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工业循环水过滤场景,20 - 50μm 精度的滤袋就可满足需求 。
处理流量:明确待过滤液体的流量大小,以确定过滤器的规格和滤袋数量。一般来说,单机处理量从每小时 1 立方米到 100 立方米不等。比如在大型工业污水处理项目中,处理流量较大,可能需要选择多袋式过滤器(可容纳 2 - 24 个滤袋),通过增加过滤面积来满足大流量的过滤需求。
杂质含量:了解待过滤液体中悬浮物或杂质的含量。如果进水悬浮物浓度过高(如超过 100mg/L),滤袋容易快速堵塞,此时可能需要选择过滤面积更大的过滤器,或者增加预处理环节,以降低滤袋的堵塞频率,减少更换滤袋的成本和停机时间。
液体特性相关因素
化学性质:待过滤液体的酸碱度(pH 值)、腐蚀性等化学性质会影响滤袋和过滤器主体材质的选择。例如,处理强酸性或强碱性液体,需选用聚四氟乙烯(PTFE)等耐酸碱性能好的滤袋材质;对于有机溶剂,要选择与之兼容的滤袋,如聚丙烯(PP)滤袋适用于多数非极性有机溶剂。
温度:液体的温度决定了滤袋和过滤器能够承受的范围。不同材质滤袋的耐温性能有差异,PP 滤袋耐温一般在 60℃以下,聚酯(PE)滤袋可耐受 120℃左右的温度,而 PTFE 滤袋耐温可达 200℃ 。如果处理高温液体,就需要选择耐高温的滤袋和过滤器材质,如不锈钢材质的过滤器罐体。
粘度:液体粘度影响过滤的阻力和流速。对于高粘度液体,如糖浆、油墨等,应选择大流量、低压降设计的过滤器,并且滤袋的过滤精度不宜过高,以免造成过滤困难。此外,可能还需要对液体进行预热等预处理,降低粘度以提高过滤效率。
设备结构与性能因素
滤袋材质:除了考虑化学兼容性和耐温性,滤袋材质的强度、过滤效率、使用寿命等也很重要。比如,聚酯滤袋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过滤性能,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多数常规过滤场景;而尼龙滤袋则对一些特殊颗粒的拦截效果更好,常用于精细化工、制药等领域 。
过滤器类型:分为单袋式、多袋式、侧进侧出式、顶进底出式等多种类型。单袋式过滤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适用于小流量、间歇性过滤;多袋式过滤器过滤面积大,处理流量高,适合连续大流量的过滤工况。此外,侧进侧出式过滤器适用于对空间布局有特殊要求的场所,顶进底出式则在一些对过滤效果要求较高的场景应用较多 。
工作压力:了解过滤器能够承受的工作压力范围,确保其在实际运行中不会因压力过高而损坏。一般袋式过滤器的工作压力在 0.1 - 0.6MPa,在选择时要根据系统的压力要求来确定合适的型号。例如,在一些工业高压液体过滤系统中,就需要选择耐压性能更高的过滤器 。
操作与维护因素
滤袋更换便捷性:滤袋更换是否方便直接影响设备的维护效率和停机时间。快开式设计的过滤器,打开顶盖即可快速更换滤袋,能有效缩短更换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应考虑滤袋的安装方式是否简单,是否需要特殊工具等。
清洗方式:对于可清洗滤袋,要了解其清洗方式,如反冲洗、化学清洗等,以及清洗后滤袋的过滤性能恢复情况。不同材质滤袋的清洗方法和清洗效果不同,选择合适的清洗方式可以延长滤袋的使用寿命,降低运行成本。
自动化程度:若希望提高过滤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可选择具备自动化控制功能的过滤器,如能自动监测进出口压力差、自动报警提示滤袋堵塞、自动进行反冲洗或更换滤袋等。虽然自动化过滤器成本相对较高,但可以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成本因素
设备采购成本:不同品牌、规格和材质的袋式过滤器价格差异较大。在满足过滤需求的前提下,要综合比较不同供应商的产品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过滤器。同时,要注意过滤器的配件是否齐全,避免后期因配件缺失增加额外成本 。
运行成本:包括滤袋的更换成本、能源消耗成本(如加压泵的电耗)、维护保养成本等。滤袋的价格和使用寿命直接影响更换成本,而过滤器的结构设计和过滤效率会影响能源消耗。选择使用寿命长、价格合理的滤袋,以及高效节能的过滤器,有助于降低长期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