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式过滤器的清洗和维护对于保证其过滤效果、延长使用寿命以及降低运行成本至关重要。以下是常见的清洗和维护方法:
滤袋的清洗与维护
物理清洗
反冲洗:对于部分允许反冲洗的滤袋,可采用干净的过滤后液体或清水,从滤袋的下游向上游进行反向冲洗。通过反向水流的冲击力,将截留在滤袋表面和内部的杂质冲掉。冲洗压力一般控制在 0.2 - 0.4MPa,冲洗时间根据滤袋堵塞情况而定,通常为 3 - 10 分钟。例如,在一些工业循环水过滤系统中,定期对滤袋进行反冲洗,能有效清除附着在滤袋上的泥沙、藻类等杂质 。
机械振动:将滤袋从过滤器中取出后,轻轻抖动或使用专用的振动设备,使附着在滤袋上的松散杂质脱落。这种方法适用于杂质附着力不强的情况,可作为反冲洗后的辅助清洗手段,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
化学清洗
酸液清洗:当滤袋上的杂质主要为金属氧化物、碳酸钙等垢类时,可使用适当浓度的酸溶液(如盐酸、柠檬酸等)进行清洗。例如,对于碳酸钙垢,可配置 1 - 3% 的盐酸溶液,将滤袋浸泡其中 2 - 4 小时,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需要注意的是,酸液浓度和浸泡时间要根据滤袋材质合理控制,避免滤袋受到腐蚀。
碱液清洗:如果滤袋上的杂质多为油脂、蛋白质等有机污染物,可采用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碱溶液进行清洗。一般配置 2 - 5% 的碱溶液,浸泡滤袋 3 - 6 小时,再用清水充分漂洗。在食品饮料行业过滤乳制品后的滤袋,常使用碱液清洗去除残留的蛋白质和油脂 。
表面活性剂清洗:使用非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对滤袋进行浸泡或循环冲洗,能有效去除滤袋上的油污和其他有机杂质。表面活性剂溶液浓度一般为 0.5 - 2%,清洗时间约为 4 - 8 小时。
清洗后的检查与保养
完整性检查:清洗后的滤袋要检查是否有破损、孔洞等情况。可以通过水压测试,将滤袋充满水后观察是否有漏水现象,若发现滤袋损坏,应及时更换。
干燥保存:滤袋清洗干净后,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自然晾干,避免暴晒。晾干后的滤袋应妥善保存,防止再次污染,可放入干净的塑料袋中密封保存。
过滤器罐体及其他部件的维护
定期检查
外观检查:定期查看过滤器罐体表面是否有腐蚀、变形、泄漏等情况。对于不锈钢材质的罐体,若发现表面有锈斑,应及时进行除锈处理,可使用不锈钢专用除锈剂擦拭,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
密封件检查:检查过滤器的密封垫圈、O 型圈等密封件是否有老化、磨损、变形等问题。密封件一旦失效,会导致液体泄漏,影响过滤效果,应及时更换新的密封件。一般密封件的更换周期根据使用频率和工作环境而定,通常为 6 - 12 个月 。
压力表检查:查看过滤器进出口的压力表是否正常工作,指针是否灵活,读数是否准确。如果压力表出现故障,应及时维修或更换,以便准确监测过滤器的运行压力,判断滤袋是否堵塞。
内部清洁
定期排空:每隔一段时间(如 1 - 2 个月),将过滤器内部的液体排空,检查过滤器内部是否有杂质沉积。若有杂质,可用清水或干净的抹布进行擦拭清理。
防止结垢:在处理含有钙、镁等离子的液体时,过滤器内部可能会出现结垢现象。可定期使用除垢剂对过滤器内部进行清洗,防止垢层影响过滤效果和设备使用寿命。除垢剂的使用方法可参照产品说明书 。
阀门及管道维护
阀门操作:定期开关过滤器的进出口阀门、排气阀等,检查阀门的灵活性和密封性。若阀门开关不灵活,可适当涂抹润滑油;若阀门出现泄漏,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管道检查:查看连接过滤器的管道是否有松动、破损、堵塞等情况。对于输送腐蚀性液体的管道,要特别关注管道的腐蚀情况,必要时进行防腐处理或更换管道。
运行过程中的维护要点
压力监测:密切关注过滤器进出口的压力差,当压力差达到设定的报警值(一般为 0.1 - 0.2MPa)时,说明滤袋可能已经堵塞,需要及时进行清洗或更换滤袋。
流量控制:在过滤器运行过程中,要保持稳定的流量,避免突然的流量冲击,防止损坏滤袋和过滤器部件。如果流量出现异常波动,应及时检查管道是否有堵塞、阀门是否正常等问题 。
记录运行数据:建立过滤器运行记录档案,记录每次的开机时间、停机时间、滤袋更换时间、清洗情况、压力差变化等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及时发现过滤器运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