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滤油机的脱气脱水功能基于 “真空环境下降低液体沸点” 的物理原理,结合油液加热、雾化分散等辅助手段,实现水分和气体的高效分离,具体过程如下:
1. 预处理与加热:降低油液黏度,促进水 / 气释放
油液首先进入预处理系统,通过初步过滤去除大颗粒杂质,避免后续部件堵塞。随后进入加热装置,在可控温度下(通常根据油类特性控制在 60~80℃,避免油液因高温氧化)被加热。
加热的作用是降低油液黏度,使其中的水分(包括游离水、乳化水)和气体(空气、挥发物)更容易从油中 “挣脱” 束缚,为后续分离创造条件。
2. 真空罐内的核心分离:水 / 气在低压下汽化分离
加热后的油液被送入真空罐(核心部件),罐内通过真空泵维持高真空状态(通常真空度在 - 0.08~-0.095MPa)。
脱水原理: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但在真空环境中,气压降低,水的沸点显著下降(例如,-0.09MPa 真空度下,水的沸点可降至 40℃以下)。此时,油液中被加热的水分(即使温度未达 100℃)会迅速汽化,变成水蒸气。
脱气原理:油液中溶解的气体(如空气、氮气等)在真空环境下,溶解度大幅降低,会从油中逸出,形成气泡。
3. 雾化分散:增大接触面积,强化分离效率
为提升分离效果,油液进入真空罐时通常通过喷淋装置或雾化器被分散成细小油滴(或薄膜状),极大增加了油液与真空环境的接触面积。
这种分散状态让油滴内部的水分和气体更容易扩散到表面并汽化,避免了油液 “抱团” 导致的内部水 / 气难以释放的问题,显著提高脱水脱气效率。
4. 水汽与气体的排出
真空罐内汽化的水蒸气、逸出的气体,通过真空泵持续抽离,经冷凝装置(部分机型配置)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排出,气体则直接被抽至大气中。
净化后的油液(已去除大部分水和气体)则从真空罐底部流出,进入后续精密过滤环节去除剩余固体杂质,最终得到洁净的油液。
综上,真空滤油机通过 “加热降黏→真空低压汽化→雾化增面积→抽离水 / 气” 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油液中水分(尤其是乳化水)和气体的高效去除,恢复油液的绝缘性、润滑性等关键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