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除尘器运行时,故障多与气流状态、粉尘特性、设备磨损或操作不当相关,核心故障可分为效率下降类、结构损坏类、排灰异常类三大类。
旋风除尘器运行时,故障多与气流状态、粉尘特性、设备磨损或操作不当相关,核心故障可分为效率下降类、结构损坏类、排灰异常类三大类,具体如下:
一、分离效率骤降(最常见故障)
表现为出口烟气含尘量明显升高,排气筒出现 “冒灰” 现象,主要成因包括:
气流短路或漏风
设备接口(进气管、排气管、灰斗与锥体连接部)密封垫老化、破损,或壳体因腐蚀 / 磨损出现孔洞,导致外界空气漏入(漏风率>5% 时,效率可降 30% 以上);
进气管设计不合理(如转弯过急、管径突变),或风量远超设备额定值,气流未在筒内充分旋转就从排气管排出,粉尘未被有效分离。二次扬尘严重
灰斗积灰过满(超过灰斗容积 1/2),已分离的粉尘被内旋气流卷回排气管;
锥体底部风速过高(>5m/s),或排灰阀密封性差,外界气流倒灌,将灰斗内粉尘再次扬起。
粉尘特性不匹配
处理的粉尘粒径过小(<5μm 占比过高),离心力不足以克服气流阻力,粉尘随气流排出;
气体湿度超标(相对湿度>80%),粉尘粘在筒壁、锥体上,形成 “搭桥”,堵塞气流通道,破坏旋转流场。
二、设备结构损坏类故障
直接影响设备运行稳定性,严重时需停机维修,常见类型:
壳体磨损或腐蚀
进气管、筒体下部、锥体等部位长期受高硬度粉尘(如石英砂、矿石粉)冲刷,壁厚逐渐减薄,甚至出现穿孔(碳钢材质磨损速度约 0.5-1mm / 年,无耐磨内衬时更快);
含酸性 / 碱性气体(如硫酸雾、氨气)时,壳体未做防腐处理(如未衬玻璃钢、未涂防腐涂料),内壁被腐蚀,出现麻点、凹陷。
部件松动或变形
长期运行中,排气管、检查孔盖板的固定螺栓因震动松动,导致部件移位;
处理高温烟气(>400℃)时,若选用普通碳钢壳体且未做热补偿设计,壳体受热膨胀不均,出现弯曲、变形,破坏流场对称性。
排灰阀卡涩或损坏
灰斗内粉尘结块(湿度高或粉尘含粘性成分),卡住星型卸料阀的叶片,导致阀门无法转动;
排灰阀轴承缺油、磨损,或电机过载烧毁,阀门停止工作,进一步加剧灰斗积灰。
三、排灰系统异常(易引发连锁故障)
表现为排灰不畅、漏灰,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灰斗堵塞甚至设备停机:
灰斗堵灰
粉尘湿度高、粒径细(如水泥粉、面粉),在灰斗内壁形成 “挂壁” 积灰,逐渐堆积成桥状(即 “搭桥”),堵塞灰斗出口;
排灰间隔过长(如超过 8 小时未排灰),灰斗内粉尘压实结块,无法通过排灰阀排出。
排灰阀漏灰
阀门密封件(如叶片密封条、法兰密封垫)老化、磨损,或叶片与阀体间隙过大(>1mm),灰斗内粉尘从间隙漏出,污染现场环境;
重锤式卸灰阀的重锤重量不足,或阀瓣因粉尘卡涩无法完全闭合,导致密封失效。
四、安全类故障(需紧急处理)
设备震动剧烈
进气管气流速度波动过大(如生产线负荷骤升骤降),或筒体内积灰分布不均,导致设备重心偏移,运行时产生共振;
排灰阀电机轴承损坏、转子不平衡,带动设备震动,严重时可能导致壳体开裂。
防爆风险(针对易燃易爆粉尘)
处理铝粉、煤粉等粉尘时,若设备未做防静电处理(如内衬未接地),或灰斗内粉尘堆积摩擦产生静电火花,可能引发爆炸;
泄压阀堵塞、失效,无法在压力骤升时及时泄压,进一步加剧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