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滤油机通过 “物理特性利用 + 多环节协同”,以 “低温高效脱水” 为核心,结合预处理、汽化分离、精滤等步骤,实现油液深度 “干燥”。
真空滤油机通过 “物理特性利用 + 多环节协同”,以 “低温高效脱水” 为核心,结合预处理、汽化分离、精滤等步骤,实现油液深度 “干燥”,具体流程可拆解为 4 个关键环节:
一、借物理规律:用真空降低水分沸点,避免油液损伤
真空环境的核心作用是改变水分汽化条件 —— 根据 “气压越低,液体沸点越低” 的物理原理:
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 100℃,若以此温度加热工业油液(如变压器油、液压油),会导致油液氧化变质、黏度下降;
真空滤油机将真空罐内真空度控制在 **-0.085~-0.095MPa**,此时水的沸点可降至 38~55℃,仅需将油液加热至 40~60℃(远低于油液 80℃以上的氧化温度),即可让油中水分快速汽化,既高效除水,又保护油液原有性能。
二、前置预处理:先除杂再脱水,扫清核心环节障碍
油液进入脱水系统前,需先通过前置粗滤器(精度 5~10μm) 完成预处理:
滤除油液中直径 5μm 以上的固体杂质(如金属碎屑、粉尘、油泥);
避免杂质堵塞后续真空罐的 “布油装置”(影响油液分布)或缩短精滤滤芯寿命,确保脱水环节稳定运行,为后续深度脱水扫清障碍。
三、核心脱水:加热 + 布油 + 真空,加速水分汽化分离
这是实现油液 “干燥” 的关键环节,通过三重作用让水分彻底脱离油液:
低温加热提效:预处理后的油液经加热装置(电加热管 / 板式换热器)升温至 40~60℃(按油液类型调整:变压器油 45~55℃,液压油 50~60℃),降低水分与油液的结合力,同时提高油液流动性,让水分更易脱离;
均匀布油扩面:加热后的油液通过真空罐顶部的 “布油装置”(喷淋头 / 波纹填料层),被分散成薄膜或小液滴状,接触面积扩大数十倍 —— 相同体积的油液,分散后水分汽化 “通道” 更多,效率大幅提升;
真空汽化分离:真空罐内的高真空环境,让油液中游离水、乳化水(甚至部分溶解水)快速汽化成水蒸气,在真空泵抽吸作用下,水蒸气从真空罐顶部排出,油液则因密度大,沿填料层向下汇聚,完成 “油水初步分离”。
四、收尾净化:水汽分离 + 精滤,确保干燥与洁净双达标
排出的水蒸气需彻底分离,同时油液需最终精滤,保障 “干燥” 效果:
水汽冷凝排走:真空泵抽出的水蒸气进入冷却系统(壳管式 / 风冷器),冷却至常温后凝结成液态水,通过排水阀排出,避免水蒸气回流混入油液;
油液精滤提纯:真空罐底部流出的 “初步干燥油液”,经后置精滤器(精度 1~3μm) 滤除微小杂质(如脱水产生的油泥、细小颗粒),最终油液含水率可降至50ppm 以下(1ppm = 百万分之一),清洁度达 NAS 6 级以上,实现油液 “干燥 + 洁净” 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