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流除砂器堵塞会直接影响除砂效率,甚至导致设备停机,需根据堵塞位置(入口、旋流腔、排砂口)和堵塞物类型(泥沙结块、杂质缠绕、异物卡阻)针对性解决,同时需遵循 “先停机排查、再分步清理、后续预防维护” 的原则。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一、先停机排查:确定堵塞位置与原因堵塞的核心原因通常是 “介质含砂量超标、杂质过大” 或 “设备参数不匹配”,需先通过观察和拆解定位堵塞点:判断堵塞信号入口 / 出口压力异常:压力表显示入口压力升高、出口压力降低(正常压差应≤0.02MPa);排砂口无砂排出或排出量骤减;设备震动加剧、噪音异常(旋流腔内部卡阻导致流场紊乱)。定位堵塞位置入口管道堵塞:典型表现为入口压力表无读数或压力骤降,水流无法进入设备,常见原因是管道内泥沙结块、大颗粒杂质(如石块、塑料)卡阻;旋流腔内部堵塞:表现为出口水质浑浊(无旋流效应)、设备震动大,多因腔体内积累大量细砂结块,或纤维类杂质缠绕中心管;排砂口 / 排砂阀堵塞:通常是排砂口无砂排出、腔体内压力升高,主要因排砂阀口径过小、排砂间隔过长,导致泥沙在阀口硬...
旋流除砂器堵塞会直接影响除砂效率,甚至导致设备停机,需根据堵塞位置(入口、旋流腔、排砂口)和堵塞物类型(泥沙结块、杂质缠绕、异物卡阻)针对性解决,同时需遵循 “先停机排查、再分步清理、后续预防维护” 的原则。以下是具体解决方案:
一、先停机排查:确定堵塞位置与原因
堵塞的核心原因通常是 “介质含砂量超标、杂质过大” 或 “设备参数不匹配”,需先通过观察和拆解定位堵塞点:
判断堵塞信号
入口 / 出口压力异常:压力表显示入口压力升高、出口压力降低(正常压差应≤0.02MPa);
排砂口无砂排出或排出量骤减;
设备震动加剧、噪音异常(旋流腔内部卡阻导致流场紊乱)。
定位堵塞位置
入口管道堵塞:典型表现为入口压力表无读数或压力骤降,水流无法进入设备,常见原因是管道内泥沙结块、大颗粒杂质(如石块、塑料)卡阻;
旋流腔内部堵塞:表现为出口水质浑浊(无旋流效应)、设备震动大,多因腔体内积累大量细砂结块,或纤维类杂质缠绕中心管;
排砂口 / 排砂阀堵塞:通常是排砂口无砂排出、腔体内压力升高,主要因排砂阀口径过小、排砂间隔过长,导致泥沙在阀口硬结。

二、分步清理:按堵塞位置针对性操作
1. 入口管道堵塞:先清管道,再通设备
步骤 1:切断水源与泄压
关闭旋流除砂器前后的闸阀,打开设备顶部的排气阀泄压(避免拆管时水流喷射),等待 5-10 分钟至压力归零。
步骤 2:拆解入口管道清理
用扳手拆开入口法兰处的短管,使用 “高压水枪(0.8-1.2MPa)” 冲洗管道内壁;若有大颗粒异物(石块、塑料),用夹子或钩子取出;若管道内有泥沙硬结,可先用温水浸泡软化(禁用硬物刮伤管道内壁)。
步骤 3:恢复管道并测试
重新安装短管(确保法兰密封垫无破损),缓慢打开前闸阀,观察入口压力表是否恢复正常(无压力骤降即为通畅)。
2. 旋流腔内部堵塞:拆解清理,避免损伤腔壁
步骤 1:安全拆解设备
泄压后,拆除设备顶部的检修盖(或法兰),取出内部的 “中心溢流管”(部分设备为一体式,需整体拆解),观察旋流腔内壁是否有泥沙结块、纤维杂质。
步骤 2:分类型清理
细砂结块:用高压水枪沿腔壁顺时针冲洗(水流方向与旋流方向一致,减少残留);若结块较硬,用塑料刮板轻轻刮除(禁用金属刮板,防止划伤腔壁涂层,避免后续更易结垢);
纤维 / 异物:用钩子或镊子取出缠绕在中心管上的纤维(如藻类、塑料丝);若中心管堵塞,将高压水枪伸入管内反向冲洗。
步骤 3:重装测试
放回中心溢流管(确保与腔壁同心,偏差≤2mm),拧紧检修盖,缓慢通水,观察出口水质是否清澈、压力是否稳定。
3. 排砂口 / 排砂阀堵塞:优先通阀,再查排砂逻辑
手动排砂阀堵塞(常见情况)
关闭设备进水阀,打开排砂阀前端的排污阀泄压;
拆卸排砂阀(如球阀、蝶阀),用高压水枪冲洗阀座和阀芯;若有泥沙硬结,用钢丝刷轻轻清理(避免划伤密封面);
重装排砂阀后,手动开启 1-2 分钟,观察是否有连续砂水排出,无堵塞则恢复正常。
自动排砂阀堵塞(如电磁阀、气动阀)
先切断自动阀的电源 / 气源,切换为手动模式尝试排砂;
若手动仍堵塞,按 “手动排砂阀清理步骤” 拆解阀体;同时检查 “自动排砂时间间隔”(通常建议每 1-2 小时排砂 10-30 秒,含砂量高时需缩短间隔);
清理后测试自动功能,确保电磁阀线圈 / 气缸动作正常、无卡滞。

三、堵塞后的设备校验:避免二次故障
清理完成后,需通过 2 项核心校验确认设备恢复正常:
压力校验
通水后,记录入口压力 P1、出口压力 P2,确保压差(P1-P2)≤0.05MPa;若压差过大,说明仍有隐蔽堵塞,需重新排查旋流腔或出口管道。
除砂效率校验
取出口水样,用浊度计检测浊度(正常应≤10NTU),或静置 30 分钟观察底部泥沙沉淀量;若沉淀量与清理前无明显差异,需检查中心溢流管是否安装偏移,或旋流腔是否有破损。
四、长期预防:从源头避免堵塞
旋流除砂器堵塞的本质是 “预处理不足” 或 “运维不当”,需通过以下措施预防:
优化预处理环节
若原水含大颗粒杂质(如石块、树枝),在除砂器入口前加装 “Y 型过滤器” 或 “格栅网”(网孔直径建议≤5mm),拦截大杂质;
若原水含砂量较高(如井水、河水汛期),在除砂器前增设 “沉砂池”,先进行初步沉淀,降低进入除砂器的含砂负荷。
规范运维频率
手动排砂:每 1 小时检查 1 次排砂口,确保无堵塞;每日至少手动排砂 3-4 次;
自动排砂:根据原水含砂量调整排砂间隔(如汛期每 30 分钟排砂 15 秒,枯水期每 2 小时排砂 10 秒);每周手动测试 1 次自动阀,避免阀芯卡滞;
月度维护:拆解清理入口过滤器,检查旋流腔内壁涂层(若涂层脱落,及时补涂耐磨环氧树脂,防止泥沙附着结块)。
匹配设备参数
确保除砂器的 “处理流量” 与实际工况匹配(严禁超流量运行,超流量会导致旋流强度不足,泥沙沉积堵塞);
排砂阀口径需与设备匹配(通常排砂阀口径为入口口径的 1/2-2/3,如 DN100 除砂器配 DN50-DN65 排砂阀),避免口径过小导致排砂不畅。
注意事项
清理时禁用尖锐金属工具(如钢钎、螺丝刀)刮擦旋流腔或中心管,防止破坏设备内壁的 “耐磨 / 防结垢涂层”,导致后续更易堵塞;
若设备长期(超过 1 个月)未使用,重启前需拆解排砂阀和入口管道,清理内部残留的泥沙,避免开机时瞬间堵塞;
若频繁堵塞(如每天 1 次以上),需重新评估原水水质,可考虑升级预处理系统(如增加絮凝沉淀环节),而非单纯依赖清理。
通过以上步骤,可解决旋流除砂器堵塞问题,并从源头降低堵塞概率,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