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旋流除砂器堵塞需从 “源头控制杂质、规范日常运维、匹配设备参数” 三个核心维度入手,通过提前干预减少堵塞风险,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具体措施如下:一、优化预处理环节,从源头减少杂质进入预处理是预防堵塞的关键,需根据原水水质特点针对性拦截杂质,降低除砂器运行负荷:拦截大颗粒杂质若原水(如河水、井水)中含有石块、树枝、塑料碎片等大尺寸杂质,在旋流除砂器入口管道前加装 “Y 型过滤器” 或 “格栅网”。建议过滤器滤网 / 格栅网孔直径≤5mm,定期(每 1-2 周)拆解清理滤网,避免滤网自身堵塞导致水流不畅。降低原水含砂负荷若原水含砂量较高(如汛期河水、地下井水),可在除砂器前方增设 “沉砂池” 或 “斜管沉淀池”。利用重力沉淀原理,让部分泥沙在池内提前沉降,再将上层较清的水引入除砂器,减少进入旋流腔的泥沙总量,避免泥沙快速堆积结块。处理纤维类杂质若原水含有藻类、植物纤维、塑料丝等缠绕性杂质,可在预处理阶段加装 “毛发过滤器” 或 &ldq...
预防旋流除砂器堵塞需从 “源头控制杂质、规范日常运维、匹配设备参数” 三个核心维度入手,通过提前干预减少堵塞风险,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具体措施如下:
一、优化预处理环节,从源头减少杂质进入
预处理是预防堵塞的关键,需根据原水水质特点针对性拦截杂质,降低除砂器运行负荷:
拦截大颗粒杂质
若原水(如河水、井水)中含有石块、树枝、塑料碎片等大尺寸杂质,在旋流除砂器入口管道前加装 “Y 型过滤器” 或 “格栅网”。建议过滤器滤网 / 格栅网孔直径≤5mm,定期(每 1-2 周)拆解清理滤网,避免滤网自身堵塞导致水流不畅。
降低原水含砂负荷
若原水含砂量较高(如汛期河水、地下井水),可在除砂器前方增设 “沉砂池” 或 “斜管沉淀池”。利用重力沉淀原理,让部分泥沙在池内提前沉降,再将上层较清的水引入除砂器,减少进入旋流腔的泥沙总量,避免泥沙快速堆积结块。
处理纤维类杂质
若原水含有藻类、植物纤维、塑料丝等缠绕性杂质,可在预处理阶段加装 “毛发过滤器” 或 “纤维拦截网”,定期清理拦截的纤维物质,防止其进入旋流腔后缠绕中心溢流管,破坏旋流效应并导致堵塞。

二、规范日常运维,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堵塞
科学的运维能及时排出积砂和杂质,避免堵塞隐患累积:
合理控制排砂频率与时长
手动排砂:每 1 小时检查 1 次排砂口状态,确保无积砂堆积;每日至少手动开启排砂阀 3-4 次,每次开启 10-30 秒,直至排出的水清澈无明显砂粒。
自动排砂:根据原水含砂量调整排砂间隔(如汛期每 30 分钟排砂 15 秒,枯水期每 2 小时排砂 10 秒),每周手动测试 1 次自动排砂阀的开关功能,防止电磁阀线圈、气动元件卡滞导致排砂失效。
定期清理关键部件
入口管道与过滤器:每月拆解入口处的 Y 型过滤器或短管,用高压水枪(0.8-1.2MPa)冲洗内壁,清除附着的泥沙结块,避免管道内径缩小影响水流。
旋流腔与中心管:每 2-3 个月打开设备检修盖,检查旋流腔内壁是否有泥沙残留、中心溢流管是否缠绕杂质,用塑料刮板轻轻清理腔壁积砂(禁用金属工具,防止划伤涂层),确保中心管与腔壁同心(偏差≤2mm)。
实时监控运行状态
在除砂器入口、出口安装压力表,每日记录压力数据,若发现入口压力升高、出口压力降低(压差超过 0.05MPa),需及时停机排查,避免小堵塞发展为严重卡阻;同时定期观察出口水质,若水质突然浑浊,需检查是否存在预处理失效或排砂不及时的问题。

三、匹配设备参数,确保与工况适配
设备参数与实际运行需求不匹配是堵塞的潜在诱因,需在选型和使用中注意以下要点:
匹配处理流量
严禁超流量运行:根据原水实际用水量选择除砂器型号,确保设备额定处理流量不小于实际运行流量。超流量会导致旋流腔内水流速度异常,旋流强度不足,泥沙无法有效分离,反而沉积在腔壁或中心管周围形成堵塞。
选择合适的排砂阀口径
排砂阀口径需与除砂器入口口径适配,通常排砂阀口径为入口口径的 1/2-2/3(如 DN100 除砂器搭配 DN50-DN65 排砂阀)。口径过小会导致排砂速度慢,泥沙在阀口堆积硬结;口径过大则可能造成水资源浪费,可根据含砂量微调,含砂量高时选择偏大口径的排砂阀。
适配原水水质特性
若原水含有的泥沙颗粒较细(粒径<0.1mm),单纯旋流除砂效果有限,可在除砂器后增设 “精密过滤器”,避免细砂随水流进入后续管道;若原水硬度较高(易结垢),可定期向管道内注入缓蚀阻垢剂,防止水垢附着在旋流腔壁,减少结块堵塞风险。


